*************************88
官员博导、官员出书、官员领衔项目、主持研究机构需要查一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3月12日发布
博导遴选、书籍出版、领衔项目、学术研究机构负责人聘任标准应该一视同仁,如果事实上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某些官员不正当地被遴选为博导,优惠出版书籍,不大符合条件的领衔项目、主持研究机构,那么有可能涉嫌权学交易,而这类情况并非少数例外,更为重要的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中的群众路线教育中很少作为重点谈谈这个问题,甚至根本回避。笔者建议纪检和监察机构需要查一查。
************************
孟学农批评部分官员读博:好几个贪官都是博士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 2014-03-11
责任编辑: 叶洪涛
对话人:孟学农
全国政协委员
北青报:你讲到“如果觉得公务员收入不够高,可以‘下海’畅游去”。谈及公务员收入,有些收入是隐性的。譬如说,官员出书。
孟学农:我非常不赞成官员出书。还是多留点纸张,给孩子们印点经典读物。有些人,把助手帮着弄的讲话稿都收进去了。出书,谁看?靠这个树碑立传?现在提倡“低碳经济”,别那么浪费纸了。
北青报:你不出书?
孟学农:我要出书的话可以出好几本,但一本都没出。如果我写点自己的经历,多半会畅销。
北青报:写2003年?
孟学农:不写这个。老讲这个没意思。我写自己在北京的经历,写那些小故事。上世纪50年代那个升旗方案,就是我组织一拨人弄的。还有1993年,正处于计划经济转轨、过渡阶段,北京闹过粮荒,粮店箱子里板结的大米都扫空了。当时联系产粮大省吉林省,他们的副省长说,支援首都,义不容辞。这才帮着解决了问题。1993年那会儿,抓北京的商业,“菜篮子”、“米袋子”,我跑几千公里,去看蔬菜、粮食的产地。
北青报:也许有人会说,个人出版口述史是对历史的丰富?
孟学农:写来做什么用呢?可以写出来供研究部门研究。一般情况是,老写自己过五关、斩六将,不写自己什么时候走了麦城。老写好的那一半,不合史实,有失于历史公正。我看了好多,都不客观,包括一些日记。回忆录要写得“实事求是”、“落地扎根”,不容易。
北青报:中青报曾登过你的诗?
孟学农:我看到了,网上转载上万条。当然,说好的有,骂我的也有。我都不以为然了。非典的时候,骂我骂得更厉害。有人说应该判刑、枪毙我。我现在不还在这儿吗。
北青报:那你对官员读博怎么看?
孟学农:有些人读什么博士?图虚名,招实祸。真想建议中组部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好几个贪官都是博士。我抨击不学无术、注水的博士。(记者 朱玲)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