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万敏 梅俊彦 发自北京
8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如释重负地在美国国会通过的《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上签字。美国赤字上限问题炸弹在引爆前更后一刻引信暂时熄火。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随即对此公开作出反应,从央行网站公布的时间来看,是北京时间8月3日零点50分,央行在子夜时分公布信息是罕见的。
推荐阅读
周小川除了对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取得进展表示欢迎,也对美债投资安全问题表达了很深的忧虑。
作为美国国债更大的债权国,美元资产占比过大一直是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软肋,正如40年前美国时任财长康纳利的那句话 “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
事实上,美国国债安全问题并非就此解决了,即使短期来看,虽然穆迪和惠誉暂时没有调降美国信用评级,但标普是否调降还是未知数。
不过,拿罗杰斯的话说,“美国主权债务已经失去AAA评级,谁在乎穆迪说什么?”
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昨日决定将美国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展望为负面。
周小川第一时间表忧虑
对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周小川以答记者问的方式表示,“对于该法案的具体内容和分阶段实施过程,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并保持密切关注。”这一答记者问几乎是在上述法案通过后的第一时间发布。
根据美国两党达成的协议,允许美国总统奥巴马分三步提高总额为2.1万亿至2.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同时政府要在10年内至少削减2.1万亿美元的开支。
周小川表示,美国国债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不确定性将影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他还敦促美国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债务问题。
截至5月16日,美国公共债务总额为14.29万亿。美国国债债主排行第一名为美国社保信托基金,占19%,第二名为美国财政部,占11.3%,第三名即为中国,占8%。中国是持有美债的更大经济体。
据外电报道,对于美债政治秀,中国一直表现出比较克制的态度。不过,上周四,中国的官方媒体新华社连发两篇文章,严厉批评美国领导人令世界经济陷入危险,这也是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在美国债务问题上更强烈的措辞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以前认为美国是全球经济事务中的维稳力量和负责任的大国,但此次债务闹剧则是对上述认识的重大打击。
大公降低美国评级
“美国主权债务危机正在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将改变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大公国际总裁关建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大公国际称,“虽然这个决定(美国两党达成协议)可以使政府继续借新债还旧债,但没有改变国家债务增速超过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总趋势,这一事件成为美国政府偿债能力进一步下降的一个拐点。”
大公国际坚定地下调了美国评级,其认为,美国财政赤字削减速度远低于新增债务增长速度,收不抵支的财政政策必然继续推动美国政府债务水平不断上升,国家偿债能力下降不可逆转。
其实大公国际于去年11月已将美国信用等级下调至A+,且对美国国家信用等级的初次评定只是AA。
美国国债长期危局似乎一目了然,中国转变国内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周小川称。
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撰文指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调整经济结构的意义正在于此,“通过提高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中国也将吸收其储蓄盈余。2021年,这会带来其经常账户平衡或导致轻微赤字。这将大幅削减外汇积累的步伐,并削弱对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无限制需求。”
外储困局仍难解
“外汇储备管理将继续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更大限度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周小川针对美债问题作出上述表示。
而这也是国内各界对美债危机中关切更多的一点,虽然中国央行未公布过外汇储备的具体构成,但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高达3.1975万亿美元。据市场测算,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重在60%~70%。
据外媒测算,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若以至少下跌20%计算,将会损失约23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人均亏损170多美元。
“美国政府支出很大的比例在医保、社保和军事用途,这几项大的支出很难削减,而经济又没有新的增长点,未来很长时期内都有可能收入满足不了支出。”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指出。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博客,微博)称:“美国的债务问题怎么可能解决?它2021年的经济总量只有14.62万亿。”而除去现有的近10万亿美元未偿还国债外,美国还有净现值66万亿美元的远期负债。
【免费咨询报名电话:010-6801 7975】
咨询报名MSN:xueliedu@hotmail.com
试一试网上报名
咨询报名QQ:
1505847972 | 1256358232 | 1363884583 | 1902839745 | 800072298 | 754854002 |
中专升大专 | 中专升本科 | 高升专 | 高升本 | 专升本 | 自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