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曾建中 张婷 8月1日后,高凌所在的北京和美妇儿医院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多了起来。
这一天,2011年3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迎来一次“松绑”,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原来需获第一执业地点医院的书面同意,现在只需向医院“报备”。这是高凌所在医院多点执业医生增加的关键原因,他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办理多点执业申请了。
“新政”还取消了2至3个执业地点限制,另外,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也可多点执业。
去年深圳曾发起过类似的改革,试图打破医生执业地点数量限制,并解除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对医生的管制,更终被搁浅。
无论是已注册多年还是新近申请,只要是在公立医院有公职的医生都保持低调。经济观察报记者联系到多名多点执业医生,都因对原单位有“顾虑”而不愿受访。北京某三级医院院长也直称多点执业“太敏感”而不愿多说。
官方亦低调。北京市卫计委医政处官员表示目前暂不接受采访。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北京市卫计委称新政策对外宣传“只发文、不解释”。
意在提供更多空间、提高医生多点执业积极性的“新政”不乏“叫好声”,但是,如果不进行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不改变行政分配医疗资源的体制,其前景依然需要观望。
新政效应
“新政”的推动作用已有一定显现,高凌的多点执业同事增加了十多位。
北京和美妇儿医院副总经理王海龙表示,8月1日之后,公立医院的十几名医师在该医院办理了多点执业,“以前像协和、北医三院这些医院都不允许专家多点执业,8月1号以后基本上都允许了。之前我们这里聘请的一些专家部分是以会诊的形式进行出诊,8月1号以后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多点执业而进行合法执业了。”王海龙说。
他还透露,在新政实施前,医院和专家都很谨慎。新政实施后,在引进知名专家等优质医疗资源方面,他们看到了曙光,部分专家多点执业的意愿也非常强烈。截止目前,北京和美妇儿医院有40名左右多点执业的知名专家。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亦透露,有一定数量的想多点执业却仍有顾虑的医生,都表示这下可以回去办正式手续了,但大家不想在自己的医院里当第一个,都想看一看,等一等。有几位医生已经领取了多点执业的申请表,正准备跟和睦家谈,说以后可以固定在和睦家出门诊。和睦家现有五六十名多点执业医生。
曾经申请注册多点执业的路比现在要曲折。
2011年,《试行办法》出台后不久,高凌就决定申请多点执业,她当时在北京一家三级医院妇产科工作。
官方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政策实施之后,没有其他细则出台,高凌只能自己摸索,她和其他一些有意申请多点执业的同行甚至还找到时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并主抓这项工作的邓小虹,请她具体指导如何办理。
高凌后来在卫生局网站找到多点执业的申请表格,填完表后找院长批准。院长表示需要开会讨论。等院长批准后去卫生局递交表格时,又发现所在公立医院当年尚未缴纳医疗责任险。一番曲折下来,她前后花了近自考时间才办好。
更多的医生没能成功注册多点执业。
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试行办法》实施三年多后,北京市共有1993名医生注册了多点执业。
邓小虹直言这一数据出乎她的意料,“北京注册的医生有8万多人,这一比例是非常低的。”
目前邓小虹已卸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一职,现任国务院参事。她没参与此次《试行办法》的修订。在她看来,新文件的几点修订挺好,多数医生有多点执业的愿望,但老政策的一些条件可能成为限制。
邓小虹回忆说,《试行办法》实施前,征求过一些公立医院院长的意见,“他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医生走,但既然是政府的决定,公立医院还是很服从上级指示的,所以在发文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阻力。”但随后邓小虹发现,公立医院给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开证明“是非常困难的”。
在《试行办法》201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前4天,煤炭总医院率先与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的160名专家,签订了医师多点执业合作意向书,但到后来签订正式合同时,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原医院不“放人”。
高凌在办理过程中还发觉存在一些政策“梗阻”,比如,当时医生的资料还没有“联网”跨区,她的第一职业注册点在朝阳区,如果想上西城区多点执业,西城却调不出她的资料,因而无法注册。
这一不便在后来得以解决。北京市卫生局完善了卫生人力资源库,全市有执业资格医生的从业经历等资料都被完整载入资源库,并在16区县实现共享。
“走走看吧。看看新的政策以后能不能把(医师)多点执业的工作再推一把”。邓小虹说。
前景观望
政策松绑效果几何,尚有待观望。
盘仲莹相对比较乐观。在她看来,申请多点执业不再需要院长的同意,可以让已成公开秘密的周末“飞诊”、做手术等行为更顺利地合法化。而执业地点数量不再受限,可以方便那些专业很稀缺的医生多地点执业,因为这一专业的病患人数可能很分散,人数也少。此外,医院院长被允许多点执业,可以为两家合作的医院带来更多好处。
不过,更多的医生和专家却持保留态度。已从协和医院辞职、目前加盟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的“急诊室女超人”于莺认为,只要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仍属体制内,考核还是由这个体系来评定,就算只需要在医院报备,还是会有所顾虑的。另外,她还表示,对一个医生而言,两三个执业地点“已经吃饱了”,不设上限其实是空的。而医院院长和科室负责人,可能忙得没有时间去多点执业。
医生的超负荷工作状态确实也是多点执业遇冷的一大原因。很多医生在所执业的公立医院,除了定期门诊还有很多其他任务,无法在其他医院保证固定的门诊时间,这成为他们多点执业的障碍。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表示曾有多家医院找过他,但他没考虑,“我本人的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都压得我喘不过气了。”
煤炭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郑山海也表示,“现在一天任务很多,差不多一天要(工作)10个小时。这个情况下去多点执业,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煤炭总医院副院长王洪武认为,目前政策是松绑了,但很多配套政策没有出台,比如,多点执业以后的报酬是自己拿着,还是跟医院分成?怎么分成?是工作时间去,还是业余时间去?工作时间去的话,是不是耽误原来单位的工作?
王洪武还强调,医生多点执业也需要法律的保护,“比如说出了医疗纠纷,出了医疗事故谁来负责?有没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