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至26日,本市8.4万余名初三考生走进中考考场,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个科目的考试。此次中考是北京市自去年底颁布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后的首次中考,那么,此次中考向考生和家长以及学校释放出哪些改革信号呢?
难度适当降低
考查内容拓宽
今年,北京市中考各学科在命题上进一步降低难度,剔除0.2以下难度过大的试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虽然考试的难度系数降低了,但中考命题上将侧重考查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试题的取材范围将更宽更广。
“图形题特别多”是考生们对中考语文试卷更深的印象。而试题呈现的形式有:书法作品、匾额、连环画、示意图等。初步统计,试卷中共出现了21幅图片。
其中,牌匾题首次进入中考试卷。这道题列出了北京孔庙的“斯文在兹”、山东蓬莱阁的“丹崖仙境”、北京卧佛寺的“智光重朗”、四川成都武侯祠的“明良千古”这四大古迹中的著名牌匾照片,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书写要求的牌匾。
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认为,今年中考试题呈现方式更为丰富,选材更加宽泛、多样。这种多样性,适应了初中教育更“宽”更“活”的需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告诉学校和老师们今后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僵化的模式,而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地做“偏、难、怪”题目。
联系生活实际
更加注重实践
另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的中考试题注重跟生活实践的结合。
以尤其引人关注的语文写作题为例,由“情境写作”和“大作文”两部分组成,均采用“二选一”的形式。“情境写作”打破去年只设一题的限制,将考生日常的“开放式学习”与考试评价形成良好对接,让学生“介绍名著阅读经验”,或“分享参观博物馆的收获”。
而在物理试卷中,今年的试题也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交通、用电、能源和环境等问题。和往年尤其不同的是全卷没有压轴题,由过去的“挖深度”、“攻难度”转向 “拓宽度”。
加大阅读积累考查
融入价值观
此外,今年的试卷在考查学生阅读积累方面的比重也有所加大。在语文试卷的阅读考查方面,不仅有名著阅读、说明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还有科幻小说阅读、议论文阅读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将名著阅读放入阅读板块中,体现了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
而梳理今年的语文试卷,还会发现在今年中考考试说明中新增的“红色经典阅读”的考点在试卷中也有所体现。试卷中通过节选《红岩》片段,考查学生通过相关情节写出片段所描写的相应烈士。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认为,学生作答的过程,也是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选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素材,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事实上,命题重视文化立意,强调阅读,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今年语文试卷的鲜明特色,在物理、数学等试卷中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今年的物理试卷在知识题部分,有的结合了天坛回音壁原理、中国科技馆展品等内容,还在选择题中要求估测播放一遍国歌需要多少秒等,而尤其出人意料的是物理试卷还出现了类似文科题目的大段阅读理解题,给出了千字以上的《探海神器——“蛟龙”号》,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利用物理知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