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教工委副书记 海淀区教育系统新闻发言人乔键
热烈祝贺《北京晨报》创刊17周年。
感谢17年来,《北京晨报》和《北京晨报·教育周刊》对海淀教育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今年以来,海淀教育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步伐,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和评价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聚焦于师生的实际获得,老百姓满意度不断提升。
愿《北京晨报》和《北京晨报·教育周刊》一如既往支持海淀教育,让我们携手奋进,共同书写海淀教育的辉煌明天。
顺义区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刘克祥
《北京晨报》17年,根植于北京,见证北京;根植于人民,关注民生。用文字为社会造福,用责任心为百姓服务。
升级至17个优质学区
海淀区
今年9月,海淀区将在原有的12个学区的基础上,增加5个学区,学区成员除小学外,还将纳入中学。17个学区将全面推进,年底前,各学区优质中小学覆盖比例将超过70%。将优质中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在学校方面,今年4月,海淀区在紫竹院、青龙桥、北下关、北太平庄地区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撤并了3所学校,承办了3所学校,分别是将红山小学并入中关村三小成为中关村三小红山校区;将北洼路小学并入海淀区实验小学成为海淀区实验小学北洼路校区;将陶行知中学并入交大附中成为交大附中东校区;由交大附中承办一○五中学,一○五中学更名为交大附中第二分校;由北京市八一学校承办六十七中学,六十七中学更名为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由北大附中承办北医附中。7月,海淀区艺术师范附属小学、向东小学并入中国农业**附属小学,农大附小扩至5个校区,缓解区域内生源不均现状。
海淀区的一系列举措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
北京晨报记者 李小娟 刘佳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西城区
优质中学“跨”学区办学、两年新增15个幼儿园……今年,西城区公布了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通过重点对中学结构布局进行调整,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整合特殊教育资源等举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的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此次中学调整布局共涉及14所学校,如:北京四中与六十三中合并、北京八中与八中分校与一五四中学合并、十五中与一四〇中学合并。至此,西城区中学数量将由46所调整至39所。
“这些学校都是实质性的合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西城区研究制定了《关于中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指导意见》,将通过系列举措提升这些布局调整校的办学水平。
今年,西城区新增了小学对口直升入学式的入学方式,西什库小学、雷锋小学等12所小学的146名应届毕业生被派位进入了三帆中学等8所优质中学,成为全区首批享受对口直升政策的“幸运儿”。
另外,两年内,西城区将通过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调整教育资源、以租代购等方式新增15个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4个,改建扩建幼儿园8个,承租社会资源改建幼儿园分园3个)新增学位2000个。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城幼儿园、畅柳园幼儿园的建设让陶然亭地区将彻底告别没有公办园的历史。
北京晨报记者 王刚
朝阳区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芳草地国际学校“一校九址”、陈经纶中学 “一校八址”……自考多以来,通过支持陈经纶中学、八十中学、白家庄小学等优质资源学校举办分校和整合薄弱学校等举措,朝阳区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满足了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
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不是简单的“挂牌”,而是薄弱校由表及里向“强校”看齐的过程。多年来,办学环境问题严重拖累了学校的发展,南中街民族小学招生数连年下滑,2013年学生人数不足300人,一个年级勉强凑足两个教学班。南中街民族小学并入芳草地国际学校后,朝阳区委、区政府和区委教工委、区教委站在全局角度,将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整体改造规划,让学校有了安静办学的场地。办学环境的改变和硬件水平的提升,是薄弱校教育质量“起飞”的基本前提。
学区化改革,学校整合,使朝阳区一些原基础薄弱校的生源发生了根本改变。2013年,作为陈经纶中学嘉铭西校区小学部前身的两所小学,借读生比例在75%左右,2014年情况反转,入读该校区的京籍正式生比例达到70%以上;在该校区初中部,借读生比例由原来的96%,下降到52.9%。
在朝师附小西坝河校区,原来95%以上的借读生比例也随着整合的开始而大幅下降,2014年所招新生中正式生比例达到75%,周边社区家庭大部分选择了在这里就近入学。
变化了的生源,加上强校富有实效的管理,令融合校的前景值得期待。
北京晨报记者 王刚
百分之百满足入学需求
顺义区
顺义区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100%满足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成立特殊支持教育中心,积极开展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根据全市高中招生统一政策,将区内优质高中统招名额分配到所有初中。编制《小学入学一百问》《名额分配一百问》,设立入学服务站、入学咨询热线和监督举报电话,确保入学工作阳光公正。
建立“以高中校带动义务教育学校、以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地区学校”的城乡联动策略,成立以3所高中示范校为龙头,以城区优质中小学为骨干的3个城乡教育联盟,形成了3个初中组团和3个小学组团,构建起“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学校协同联盟体系,构建了城乡学校设备、师资、教学、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共建机制。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的举措,先后成立了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石园小学教育集团、西辛小学教育集团,全方位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消除了择校现象。
引进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育**等高校资源。建立了北师大、首师大教研基地,探索农村学校管理改革、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有效途径,19所义务教育学校参加由北师大支持的顺义教育综合改革项目,12所学校参与首师大UDS项目,顺义十一中和十三中两所农村校与高校合作办学。
北京晨报记者 李小娟
丰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