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新政出台尚未满月,时间已逼近岁末年关,房企面临更大的财务支出与业绩压力。此前许多人还笃定北京高端住宅将因“稀缺性”逆市而动,如今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盘下行的冲击。楼市触底在即,如何把握最佳购房时机,成为观望人群最现实的问题。
“富力城A区的房子,单价15000元,房东甩 卖,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
11月6日晚,北京东三环边一条中介门店扎堆的街道上,一位美联经纪人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位路人重复说道。这样的低价在一个月之前是无法想像的。但如今,他手上甚至有一套三环边的时间国际小区的房子,单价跌到了12000元。
“原本价格坚挺的CBD板块短期内出现房价急跌,可见北京楼市即将触底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11月7日,王晨开始在MSN上鼓励朋友“逢低购房”。作为北京戴德梁行策略发展顾问部董事,他甚至在考虑自己的置业计划了。
“我现在比较乐观,因为我已经看到了底在哪里。看不到底才是最恐怖的。”王晨接着对他的客户说道。
纸面上的数据在继续支撑着王晨的观点。他电脑边放着公司对北京楼市第三季度的调研报告,高端住宅的租售价格增长开始放缓。另一家国际房地产顾问公司——仲量联行的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北京高档住宅均价环比下降5.5%——这是近2年来首次出现的下挫曲线。而这些数据还仅仅是针对市场报价的统计。
未来半年低位运行
“Obama Begins Building Team。”11月6日,老张的电脑屏幕上赫然显示着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的大字标题。作为北京某地产公司的副总经理,他现在更为关心大洋彼岸的政治动向。
“新总统会制定新的经济计划,特别是与中国的贸易方面,将成为我制定明年营销方案的参考依据。”老张说。今年6月,他为公司在朝阳区的某公寓项目制定了一份更为保守的营销计划,但9月份华尔街的一系列震荡完全打乱了计划的节奏。
在过去十年里,从来没有哪天像现在这样谈楼市必谈宏观经济。在许多业内论坛上,“懂地产不一定懂宏观经济,懂宏观经济不一定懂地产”甚至成为口水战中辩驳的论据之一。
老张的朋友,北京联达四方总经理杨少锋便是一位“着眼宏观”的地产人。他告诫老张,当前楼市已经不是简单地稳定市场信心的问题,而是身处我国整体经济甚至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的大环境里。“我就不信房地产市场可以独善其身,跑赢大市。”
当然,也有因为看宏观基本面而乐观起来的,至少王晨就是这样。在他看来,当前房市新政更加印证了房地产市场与我国宏观经济的“亲密关系”。“农村市场短期内难以启动,如果国家要在未来2年保持经济增长,就必然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这一块。城市化的进程不减慢,房地产价值不会跌到哪里去。”
而近期传出的北京经济刺激方案佐证着王晨的“基本面”。据媒体报道,为保证今年GDP增速不低于10%,北京将提速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今年9月后启动的顺义、通州、亦庄三大新城建设预计投资近2000亿元。
“我们相信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扩张维持宏观经济增长,但问题是,即便保守假设还需要半年时间,那么是不是所有开发商都能撑到那个时候?”在杨少锋看来,北京楼市见底已经是势不可挡,未来半年将持续在低位运行直到整体经济的回暖。
[NextPage]
新政力度仍嫌不够
利好的消息当然也有。至少,新政的出台给了“救市论”更多的憧憬空间。
11月4日,新政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工作日,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显示,该日住宅期房签约总量为817套,环比上涨52%。
“繁荣的只是表面。如果扣除其中保障性住房622套,实际上商品房销售量并没有增加。”北京中原总经理李文杰表示:“楼市的观望气氛实际并未改变,购房者关注的仍是自己的资产是否会因为价格下跌而缩水。”
事实上,由于新政中如“改善型住房”等条款尚未明晰,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剧了当前的观望氛围。在国贸写字楼里上班的赵伟表示:“以前是只等房价下跌,现在是既等价跌又等优惠政策,越来越捉摸不透政策出台的套路了。”
新政出台前,赵伟报名参加了深圳万人购房团发起人邹涛进京成立的北京团购平台。在他看来,一套100万元的房子即便减免契税也才省出1万元,“根本不如每平方米降个千把块钱来得痛快”。
“北京团购的报名人数并没有因为新政的出台而增加。”邹涛说。显然,这个直指中低价位购房需求的团购平台,对新政的效应更具检验力。对于那些高价位的购房需求而言,税费减免的吸引力更加有限。
“北京的购房者对于房价下跌的预期早已形成,即便降低了税费和利率,市场房价与人们的期望值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北京世邦魏理仕住宅项目营销部副董事高峰说。
在开发商看来,新政显然还不够“解渴”。10月31日,在由阳光100举办的中国新兴城市发展与房地产(东营)高峰论坛上,与会开发商普遍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若要走出危机,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而自称“社会公益活动家”邹涛显然有着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目前最关键的是把房价一步降到位,其他措施都无法刺激交易量。“政府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轮到开发商做出实质性表现了。”
但开发商并不是公益活动家,他们仍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更好的出路。
“底”究竟在哪里?
不仅是开发商缺钱,购房者同样缺钱。这对刘洋来说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