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历程 1869-1994
早期移民政策 (1869-1896)
加拿大建国之初(1867),政府和民间的一些人就在各地宣传加拿大的魅力,鼓励人们移民加拿大。建国后最早的移民主要是来自英国,美国和北欧的一些富有的农场主,农业工人和家庭主妇们。
加拿大的第一部移民法颁布于1869年,也就是建国后的第三年。这部移民法不象后来的立法那样,明确规定什么人可以移民加拿大,却只是给予“总督”权力,禁止乞丐和贫穷的移民入境。
最早的中国移民也在这个时期来到加拿大,开始了华人在加拿大奋斗历史。他们最早是由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设而来到这里,为横贯全加的大动脉的建设,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早期的中国移民在加拿大受到歧视,这些歧视和限制,直到二次大战之后,才逐渐消除。尤其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香港台湾富有的华人的大量进入,华人在加拿大的地位发生急剧变化和提高,成为现代加拿大社会最成功和最受尊敬的模范移民群体。华人移民加拿大的历史及其地位在加拿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加拿大从一个白人统治的国家,变成一个崇尚多元文化,成为世界各不同民族安居乐业的家园的伟大历史进程。
克里伏特. 西弗顿和西部定居运动 (1896-1905)
十九世纪末,出现了世界范围的大萧条,外来移民向加拿大西部定居的潮流也相应陷入低潮。但是在1895年,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的同时,克里伏特. 西弗顿(Clifford Sifton)被任命为加拿大内务部长,他的出任改变了加拿大的移民历史。西弗顿相信“破衣烂衫但身强力壮的农民”(Stalwart peasant in a sheepskin coat)是加拿大最需要引进的人口。基于这个哲学,他开始不遗余力地从世界各地吸引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士移民加拿大。1896年,只有一万六千多名移民进入加拿大。而在西弗顿离职的1905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十四万一千多人,扩大了几乎十倍。到了1913年,移民人数更直线上升到四十万多人。在1896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大约有三百多万新移民抵达加拿大,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但是西弗顿的政策还是引发了激烈的反对,尽管他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农民。从中欧和南欧来的新移民在西部草原省份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敌意,这些当地居民不相信那些外来者能够顺利地融合进主要是盎格鲁棗萨克逊族裔人士构成的加拿大社会。
严格控制时期 (1905-1925)
西弗顿的继位者并没有继承他的信念。弗朗克. 奥立弗(Frank Oliver) 认为新移民的种族背景和文化渊源比他们的工作技能(Occupation)更加重要。他迅速地把加拿大移民政策导向一个趋于苛刻的方向。1906年的移民法给“移民”一词一个特定的定义,这个定义排除了一些特定的群体,使得他们无法移民加拿大。该法进一步强化了移民管理系统,开始在加美边境的进行边防移民控制、驱逐禁止入境的人士、并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来保证实现这个有排外色彩的新移民法的目标。
1908年,国会通过一个法案,要求所有新移民必须直接从他们的母国抵达加拿大。这个法案堵死了印度人移民加拿大的可能性,因为当时从印度到加拿大没有直航的轮船。1914年5月23日,一艘载着三百七十六名东印度人的船只抵达温哥华港。这艘船被迫停在港口整整两个月,船上的人被禁止下船,等待移民局根据上述法案对他们的移民资格进行审查。法院最终判决该船乘客不可以移民加拿大。船上所有乘客被命令随原船逐回大海,送别他们离开的,是在岸边幸灾乐祸地欢呼的当地居民。 儿童移民 (1868-1925)
当英国在为养活成千上万的贫穷儿童而倍感头痛时,加拿大正需要低廉的农场劳力。“养童”(House children)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大量八岁、九岁和十岁的男孩被送到加拿大的农场,被培训成农场劳工。女孩则被送到小城镇里作为家庭女佣。绝大多数来到加拿大的孩子都没有父母的陪同,尽管他们中间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孤儿。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头二十年代,并在1925年彻底被停止。累计共有八万“养童”被这样送到了加拿大。
大萧条 (1930-1938)
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对于加拿大移民进程的严重遏止和影响,在整个加拿大移民史上,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经济问题也成了三十年代加拿大公众最大的焦虑。这个倾向马上就在移民政策上反映了出来。1931年3月,所有的非农业人士被禁止移民加拿大,除非他们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并且拥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他们在找到工作之前能够养活自己。移民人数从二十年代的十年(1921-1931)一百一十多万人直线下降到了三十年代十年(1931-1941)的十四万人。
这一时期的加拿大移民政策对于日益恶化的欧洲局势没有任何反映,也没有任何特别行动被采纳来允许欧洲难民的入境。这个现象导致了圣路易丝号船(S.S.St.Louis)悲剧的发生。 1939年5月,该船的936名乘客,绝大部分是犹太人,为来新大陆寻求避难之地从欧洲出发,踏上了“被诅咒的航程(Voyage of the damned)”。他们首先在古巴被拒绝庇护,然后是美国禁止他们登陆、最后在加拿大遭到同样的命运。在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之后,圣路易丝号被迫返航回欧洲。在那里,等待船上绝大多数乘客的必然命运,是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二战期间移民来加拿大的人士极少。但这中间有一部分拥有高等教育的难民,他们是从敌对国逃出来的平民,于1940年从英国被运送到加拿大。这些人许多在战后留在了加拿大,给予了这个国家一批最杰出的出生在国外的人材。战争期间,一个由政府资助的疏散计划,还给加拿大带来了一大批被称之为“客童(Guest children)”的英国儿童。这些孩子被送到加拿大的家庭寄养,直至战争结束。
战后移民潮和移民开放政策
二战后最初的年代,加拿大移民政策依然非常封闭。但是,随着不断增长的鼓励移民的院外活动、为外国难民和无家可归者提供的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加拿大劳工市场的实际需求,加拿大政府开始逐渐拆除移民壁垒。1947至1950年之间,大量没有资助人的无家可归者被允许进入加拿大。许多人是根据一项“大批人力需求(Bulk-labor)”计划而得以移民加拿大,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为加拿大日益扩展的经济提供劳力。
这时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加拿大的反应是接纳了多达四万的匈牙利难民(1956-1957)。政府免除了惯常的那套缓慢的移民程序,迅速而有效地让他们成为加拿大新居民。
加拿大废除“白色移民政策” (1962)
尽管政府在1947-1957的经济繁荣时期逐步地放松了移民限制,但除了“老”英联邦国家、美国、和欧洲的居民以外,加拿大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依然实施非常严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