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泽智
近年来,湖南省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全体移民工作者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赓续前行不断推进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村振兴。
回望“来路”,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建设硕果累累
一是移民群众收入持续增加。2018年,全省移民人均纯收入10600元,2022年底增长至18255元,增长率为72%。2018年移民人均纯收入占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5%,2022年底达到95%,移民群众与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
二是移民后扶产业蓬勃发展。五年来,全省共投入移民产业资金20多亿元,在巩固传统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扶持发展了网购电商、休闲农业、物业经济等一大批新型产业,培育壮大了安化黑茶、古丈毛尖、衡阳油茶等一大批库区优势农产品,涌现出江华移民乡村车间、资兴移民“支部农场”等一大批移民产业发展新模式。全省移民后扶产业迸发蓬勃生机。
三是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建改建通村公路2.3万公里,不通公路的移民村减少12个;架设供电线路30.5公里,不通电的移民组减少177个;实施数字化建设项目 4256个,没有接入互联网的移民村减少7510个;帮助3935个移民村建设村卫生室2.2万平方米;实施避险解困项目,改善7万多移民群众居住条件;实施饮水安全项目3913个,移民群众用水不安全的问题全部解决。全省移民区涌现出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典型示范村,新化县晚坪村、祁阳市三家村、长沙县五福村等移民美丽村庄如诗如画。
奋力“赶路”,加快移民乡村振兴步伐
回顾过往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湖南是全国水库移民第一大省,移民人口基数大、发展底子薄、文化素质总体不高、生产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短板和瓶颈决定了全面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没有懈怠,紧盯目标、心无旁骛、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赶路人”的精神推动全省移民区乡村振兴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抢抓时机,开拓创新,走好了移民乡村振兴的“最初一公里”。按照省委省政府“抢抓黄金期,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稳中向好”的有关要求,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快速推进重点工程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与往年相比,前期工作时间缩短70%以上。将移民安置规划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坚持绿色生态、因地制宜,注重城乡融合,考虑长远生计,确保移民群众能够乘着重大项目建设的东风,拔掉“穷根子”,迈上乡村振兴之路。
二是科学谋划,扎实推进,走稳了移民乡村振兴的“最强一公里”。科学制定移民后扶“十四五”规划,制定印发移民产业扶持指导意见、重点移民村建设指南,夯实移民乡村振兴制度基础;打造省级移民产业示范项目,持续推动全省移民产业转型升级;开展重点移民村、移民示范村美丽家园建设,打造了一批“产业强、环境美、文化好、治理善、农民富”的移民美丽幸福家园。
三是攻坚克难,动真较硬,走通了移民乡村振兴的“最难一公里”。针对移民资金使用管理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一卡通”监督检查、后扶重点工作监督检查和存量资金盘活清理行动,采取提醒、通报、约谈等多种方式督促整改,确保移民资金惠及移民、移民政策落地见效。全省移民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资金绩效评价2022年再获全国优秀。
展望“前路”,书写移民乡村振兴新篇章
下阶段,我们要着力做好水美湘村·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移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全面书写移民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是着力抓好水美湘村·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塑美移民乡村振兴之“形”。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 “建设一批水美湘村·移民美丽家园”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千个重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在巩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生态、绿色、宜游、宜居的原则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切实提高移民群众生活质量,将重点移民村打造成美丽宜居的模范村,将重点移民安置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二是着力抓好移民产业发展,扎牢移民乡村振兴之“根”。我们要立足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扶持,引导各地大力发展可持续增收的移民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地方产业特色、做大产业规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让移民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三是着力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打造移民乡村振兴之“魂”。我们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指导地方加强移民区基层党建工作,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培育良好的乡风、家风、民风,积极开展移民培训,提高移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为移民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蓄势待发的新起点上,我们要始终牢牢扛起移民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踏着时代的节拍和奋斗的鼓点,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奋力续写移民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第64期中青一班学员、湖南省水利厅水库移民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