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出国留学 >
知识改变命运 阅读点亮人生
2014-04-24 21:21 自考


快速报名入口


姓名

手机  

知识改变命运 阅读点亮人生

——2014年书香中国暨贵州省全民阅读活动代表发言集锦

    4月23日,贵州省图书馆内,洋溢着浓郁书香的2014年书香中国暨贵州省全民阅读活动座谈会在此举行。

    从愉悦的阅读里获取动力,从厚重的知识中汲取营养。“书香之家”代表、文联负责人、文化名人、军人、教师、学生、新闻工作者……大家热烈地交流阅读感悟,分享阅读喜悦,不断将座谈会引向深入。

    省军区副政委陈钢:摇动读书这棵大树

    读书,是伴随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儿时,虽然出版物不多,但如饥似渴的读书愿望,让我收获了真实的阅读体验。从《安徒生童话记》《一千零一夜》开始,后来读完《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小说后,凡是能找到的书都在看。

    回想从士兵到将军的历程,苏联文学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影响至今。记得参军以后,就开始阅读《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青年近卫军》等小说,尤其酷爱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也正是从那时起,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读书能使人增智。当上军官后,特别是随着职务提升,我系统阅读哲学、党史、军史、世界战争史等相关书籍,不断充实完善了自己。最近,美军海豹突击队员写的《艰难一日击毙本·拉登亲历记》,不仅让我了解了外军反恐作战的经验,更让我看到与美军信息化建设的差距。

    当前,习主席提出了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要求,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去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去汲取思想营养,不断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打赢信息化战争。

    如今读名著、读大部头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能不让我们担忧。要让更多人感觉到读书的乐趣,必须要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时代特点的阅读之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去摇动读书这棵大树吧,也许树上不会掉下黄金屋、颜如玉,但它一定会掉下知识智慧和快乐!

    首届全国“书香之家”入选代表李宽定:“读书人”读书,习惯使然

    刚才,接过这块“书香之家”牌匾,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书香之家”这个称谓,是我一生中获得的最高奖励。回去以后,我一定会告诫我的儿女们:只有世世代代都能把读书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传承者,才不愧为“书香之家”。

    从小到大,我们每天都在吃饭,没有人会问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其实,读书也是一样。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有句话:“喜好读书,不求甚解,偶有会意,则欣然忘食。”这就是会读书,真正读书人的心得。读书固然能让人长知识、生智慧、开阔眼界心胸,但这只是读书的必然结果。对已经习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人,读书不再有功利,自然也就不会成其负担;读书,只不过是能让他开心、能让他愉快,如是而已。我们误读了前人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想通过读书拥有“颜如玉”的人,是生意人,至多只能箕是“读书的人”,而决不是“读书人。”

    “读书人”读书,习惯使然,就和有人喜欢和喝茶、有人离不开抽烟一样。所以,论及读书的经验,我认为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才是第一位的。

    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踩在书页搭建的桥上

    阅读,是我的生活方式、我熟悉的生命方式。书,是我的家庭财富,更是我的心灵财富。我和我的团队踩在书页搭建的桥上,倡导的陪伴阅读体现作家和世界的特殊关联。

    在省图书馆谈安顺的阅读,我用的标题是“分享书香 其乐无穷”,安顺阅读现在被外界书写为:三度点燃城市阅读风景。百姓爱书是安顺的传统,这份城市品位展现安顺阅读的广度;持续撰写读后感彰显阅读深度;作家引领述说安顺的阅读高度。

    自2005年启动到现在,每年安顺阅读都有不同的主题,这是城市的幸运,同时,展示作家对城市的一份担当。

    西部城市的阅读一定和发达城市不在同一个时空里,在自媒体时代,阅读与交流阅读都成为必须,作家作为个体的阅读是作家自身的体验,而参与交流、推介图书、讲述成长就是很多社区阅读者、很多农村孩子需要的。为这份需要,安顺文艺志愿者陪伴阅读活动从启动到现在是十年,很多关注是正能量,我们的奖品都来自社会;很多支持是正能量,安顺到目前维持,因为有三届领导参与了城市阅读活动;这是心灵政绩工程,在安顺,百万人次阅读风景必然包含了各界力量。当然,更为重要的元素还在于安顺文艺志愿者选择了陪伴阅读为载体,让自己的擅长成为城市阅读的拐杖,使得很多阅读者在进步继续深化阅读。

    中学教师、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核心志愿者黄红梅:让孩子们爱阅读 善阅读

    我们所处的时代,青少年是否乐于阅读呢?孩子为完成学校的既定任务,为备战考试而读教辅;年轻的父母在选择书的问题上充满困惑,忙碌的他们很少有时间陪孩子阅读;书店忙于销售教辅、成功学书籍,大量名著受到冷落,有些经编辑删改而失去原貌……总而言之,这个时代的阅读是功利的,是浅薄的,是缺少品质的。

    这常常促使我思考: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爱阅读,善阅读,终其一生以书为伴?我发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方法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趣味:

    为孩子讲故事。听说读写都是孩子要掌握的能力,父母在孩子临睡前,在柔和的灯光下轻声地为他们讲故事,故事不仅带给孩子精神养料,而且那种温暖感会给孩子一生带来安全感、信任和爱。

    循序渐进地带给孩子阅读作品。我推荐给孩子“前阅读”准备期。这个时期,先给孩子多讲故事,或是带给孩子绘本(图画书),孩子会很滋养,也自然地、持续地与书本建立感情。随着孩子成长,如果在12岁以前都能给他讲故事,他的阅读基础将非常牢固。

    营造孩子共同读书的氛围。以书本为媒介,让他们画故事,说故事,根据故事做手工,演故事,并最后创造故事等。你会发现,他的期待在某一天就转变成了沉浸在书籍中,手不释卷了。

    作为教师,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我希望能推广建立社区图书馆,让孩子们就近就能有品质优秀的好书读,让爸爸妈妈陪伴孩子读书。我也希望能有交流机制能引入世界优秀的儿童作家来筑交流,有激励机制支持作者原创,让孩子们接触到伟大作家,读到本土作家的作品。

    省文联原副主席何光渝: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有无“读书日”并不重要。特别是,如果当他已经将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他的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读书,终归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事情。读,还是不读?为什么而读?读什么?怎样去读?……其实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

    有人号召“远离网络,回归读书”,其实何必?问题在于,数字化时代的新阅读方式带给你的,是否只有“广度”而无“深度”?你是在“浏览”还是在“阅读”?你的阅读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你是否因阅读而获得了感悟、思考、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有人问,我应该去读什么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回答。不同的书是为不同目的而著,彼此之间事实上无法比较,鲁迅的书与讲Office技巧的书如何比?一本书是否值得向你推荐,是否值得你读,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你为什么而读——为求知?为寻求技能?为满足好奇?为情感需要?为探求生命意义?……当你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而读的时候,你也就明白了所谓“推荐书目”的虚妄和无用。

    读书生活永远不会过时。读书的恒久魅力在于读书生活的本身。当一个特定的人与一本特定的书相遇时,两者间所构成的那种交流与心灵经历,是最诱人的。

    所以,书是越读越厚的,因为你越学就会越觉得自己懂得少;书也是越读越薄的,因为你会将书里的思想情感融会贯通,把握精髓,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静:知识人应有的使命

    我要读书,一是工作的需要,二是精神的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这两者融为一体,才算是读书的最佳状态。为进入这种状态,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阅读古人,丰富历史底蕴。生活在当下,总会有很多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总想找寻满意的答案。首选的路径,就是从古人、从前人身上找寻。有了丰富的历史资源,思想就有了纵深感,就不会平面化、浅层化。

    阅读今人,发现当下逻辑。历史是源,当下是流。弄清了历史这个“源”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这个“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定了解当下。历史终归是历史,在历史的参照下,我们要更多地阅读当下,要从书本里、从火热的生活里深入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当下若干问题的内在逻辑。

    阅读贵州,探寻发展空间。我们就必须在对历史和现实的阅读中,尽力探寻未来的发展空间。尤其对贵州的知识人来说,我们负有谱写中国梦贵州篇章的光荣使命,必须更多地阅读有关贵州的有字之书,还要深入实地调研,阅读好贵州的无字之书,并通过发挥自己思想的力量,把无字之书变成有字之书,用充满思想张力的文字,探寻并表达出贵州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路径所在。

    这是我们这代知识人应有的使命。

    贵州都市报副总编辑陈守湖:职业报人需要深度阅读

    我自己这么多年的体会是:如果对一本书很喜欢,不妨把感受写下来,这样会记得更牢。不然,藏书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因为它不会自动进入到我们的记忆中来。同时,我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尝试使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比如,最近给贵州日报写的一组国学随想录,就是如此。尽管和许多专家比起来难免浅薄,但至少对我来说,是一个书本知识从读到用的转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知识的获得,更需要一定的文化现场考察。很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不太清晰的认知:侗族大歌是一种生态意义的审美选择。2009年读在职研究生后,接触到生态人类学、生态美学等学科知识,一下打开了思路。最后,我的硕士论文题目就是《天籁之音——生态诗学视阈下的侗族大歌》。为写好这篇论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同时,我还到侗族大歌流传村寨作田野考察。在侗族大歌的传习现场,对侗族大歌的艺术性和传承困境,有了最真切的体会。对大量书面材料,也有了甄别标准。

    我觉得读书的真正目的就是用,只有真正地用起来,读书视野才会越来越广,思考能力才会越来越强,读书的享受才会更上一层楼,而不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职业报人不仅要写作的速度,更需要写作的深度,而深度来源于读书、思考、写作三合一的反复训练。

    贵州大学学生谢成吉:被阅读唤醒的责任感

    找寻断流的文化脉络,我们必须重新翻开先人的经典卷著,在先哲的智慧之光中来找回我们遗失的文化血脉。关于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古代的儒、释、道都有深刻的阐述,关于此类的著作精华不胜枚举,先哲的智慧给我们的教益是,若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孝敬自然。这些正是阅读对人的启迪,对责任感的唤醒。

    既已醒来,则当求知。在涉猎一些生态文学的过程中,我被伟大作者笔下的世界所震撼,既叹服于大自然的万里风光、又叹息于生态环境的一片狼藉。亨利·大卫·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奇美毓秀、以及人类物欲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值一提。雷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用大量的事实和科学依据揭示了人类滥用科技破坏自然、危及自身的现实。先贤在研究中不断向我们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和新知,那么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革命中武装自己,就需在阅读中探索规律、领悟新知。

    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更加不能袖手旁观,不能将经典束之高阁,而应该将经典带入生活,用其中的精神内涵构筑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共识。当代青年,学以致用,古为今用,大有可为。

    贵阳市第一中学学生李秋雅:感受或现实或浪漫的情怀

    如果谈起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说实话,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我印象中,百科全书类如《十万个为什么》,童话类如《小王子》还是占据了我童年阅读的半壁江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所注重的焦点慢慢转移到了作品的精神内核上。我开始思考一部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三毛女士的流浪文学、沈从文先生的牧歌传说、莫言先生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以及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

    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远低于法国20本,以色列54本。这样的落差不禁让我感到惶恐。也许大家不难发现,我们学生的阅读没有太过偏离课本,总是以课本为主干向课外延伸,从作品冰山一角扩展到整部作品,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于学生群体的阅读方式。所以我在想,我们的成年朋友在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的压迫,由然一种末日之感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这样一个文化价值的引导,让他们从渺茫的书海中全身而退,从而找到一种适合的阅读方式?而我们的文化职能部门和机构是不是能提供这样的价值引导,充当这个引路人呢?

    2014年“全民阅读”第一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国民阅读问题的重视。在现代网络文明的冲击下,失落的纸质文明正在一点点淡出人们的视野,我们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文化基础的客观条件我们不能选择,但选择是否读书却关乎主观能动。借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翻开那些时代车辙的拓本,去感受那些或现实或浪漫的情怀,让世界看到:我们在改变!(文/邹晨莹 王小梅 图/杨仪 谢卫东)

来源: 贵州日报  转自:新华网







注:以最新的政策为准,本文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
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cisco
walmart
gamescast
spinwokrx
ngreen
vimeo
友情链接:
赢在路上学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1791号-1 联系我们点击报名
赢在路上学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1791号-1 京公安备110108007008点击报名 联系我们点击报名

首页

咨询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