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数理头脑、音乐才能及良好的口才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对生物学家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天才存在于人们的基因中。然而,美国遗传学作家戴维·申克却坚信,勤学苦练就能铸就天才。
申克近来很热衷加入“先天”与“后天”的争论中,并认为人们过高估计了遗传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自身的潜力。他觉得,人们对伟大成就的决定因素看法有误解。
在他的新书《每个人身上的天才》中,申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们的DNA远非固定不变的设计图,它可以不断受到外因的影响。先天和后天因素是可以交互作用的:遗传基因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或许可能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这要看周围的环境来决定,并不是如人们一度认为的那样,到了下一代就变成一片空白。实验胚胎学领域的研究表明,人们生活中的环境体验会给人类的基因留下印记,然后再传到子女身上。
申克说,若是能把握这些环境影响,人们就可以跨越所谓的局限。比如音乐才能,许多人对他说,“我生来就没有音乐细胞”或者“我是个音乐天才”。实际上,没有谁生来就是天才。所有的人生来都具有音乐音调方面的潜质。在讲声调语言的国家,如汉语,人们的音调很难掌握。但由于音调在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就能轻车熟路地使用它。
有一种看似很有道理的观点认为,某些民族在特定体育活动中具有遗传优势。现在,这种观点也受到了申克的质疑。在他看来,肯尼亚马拉松选手的成功要归结于固有的长跑传统,因为许多肯尼亚的儿童从幼时起,每天就要长跑8到10公里。
他说:“田径运动员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世界其他国家怎样才能消除肯尼亚人在长跑方面的优势?答案是,给他们买校车。”
其实,就连坚韧、勤奋之类有关人的个性方面的特征,在申克看来,都是可以塑造的。他以一个经典研究项目为例,这是由斯坦福**的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做的,目的是考查儿童的自制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让4岁儿童面对两个选择:要么马上得到一块果浆软糖,要么等上15分钟后可以得到两块果浆软糖。1/3的孩子选择马上得到一块软糖,1/3的孩子等了几分钟,还是没能抵住现实的诱惑;还有1/3的孩子耐心等待并更终得到两块软糖。
米歇尔把这些儿童的表现与他们18岁时的学习成绩进行了比较后发现,与选择马上得到一块软糖的孩子相比,等待15分钟的孩子的分数明显要高出一截。
人们由此得出结论,有些孩子天生具有极强的自制力,所以注定会更加出色。而后续研究则表明,大人可通过教育让孩子知道,推迟满足欲望能得到好处。申克说,所有家长都可以从中取经。
申克更后奉劝读者,一定要在心里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才能更终成就伟业。(杨守廉)
(工人日报)
【免费咨询报名电话:010-6801 7975】
咨询报名MSN:xueliedu@hotmail.com
试一试网上报名
咨询报名QQ:
1505847972 | 1256358232 | 1363884583 | 1902839745 | 800072298 | 754854002 |
中专升大专 | 中专升本科 | 高升专 | 高升本 | 专升本 | 自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