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开始实施的113项97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剔除官员和海归,剩下的本土培养和成长的专家不到30人,占总人数不足10%。
“学者谋官、官谋学术”,高校官员垄断科研项目、学术成果,已是见怪不怪;处长、局长……学者教授不带“长”,反倒让人奇怪。
在我们的印象中,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一块净土,然而,在行政化体制的管理之下,学校领导是上级任命的官员,靠行政权力治校,下级服从上级,学生服从老师,很难培育出独立科学的治学精神;一些高校官员拼头衔、拼关系,很难产生高端先进的科研项目、学术成果;将高校分成不同的等级,很难办出有特色有质量的一流学校。近几年,被频繁曝光的学术腐败、高校职务犯罪、科研造假、学校资源贫富不均、教育质量低下等弊端,往往都能和教育行政化扯上关系。
更要命的是,这不仅会污染教育体制,还会污染学生的心灵,培养出来的不是朝气蓬勃的栋梁精英,而是老于世故的小官僚。这或许可以回答钱学森先生临终前一直念念不忘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因此,社会各界对教育去行政化的呼声很高。去年2月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关于教育的提问时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更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去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见,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大方向,关乎民生根本与国家未来。
去行政化却远非“一取了之”这么简单。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校长纪宝成所言,在全社会都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时,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导致高校无法与社会对接。的确,在当前官本位气息比较浓重的背景下,很多时候确实是要以行政级别来衡量社会地位,来决定办事效果。一旦“去行政化”会不会导致被边缘化,这也是许多教育界人士的担忧。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改变管理思路,转变服务职能,将学校所需要的科研项目、办学资源、经费等合理科学配置,清除官僚作风,打消学校在去行政化后沟通对接困难等顾虑。
此外,去行政化的推行在广大的既得利益群体面前,还必须有科学有效的法规制度,否则很可能会成为一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动真格地推进现代**制度,实行**校长职业化,推行学术利益回避机制等等。也许,当高校的校长不再是部长、局长时,这一天才能真正到来。(雪耳)
(北京日报)
【免费咨询报名电话:010-6801 7975】
咨询报名MSN:xueliedu@hotmail.com
试一试网上报名
咨询报名QQ:
1505847972 | 1256358232 | 1363884583 | 1902839745 | 800072298 | 754854002 |
中专升大专 | 中专升本科 | 高升专 | 高升本 | 专升本 | 自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