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的真相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在一些地方,有被渲染的成分。无论对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说,还是对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而言,用工荒、招工难会不会扮演“双面神”的角色呢?
为了探求关于用工荒的更多答案,本报记者在春节期间对涉及7大行业的数百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及采访,自2月21日起本报连续推出“农民工就业:走到新的十字路口”系列报道。
农民工曾经廉价而源源不断,如今竟成了稀缺资源,我们的劳动力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难道我国经济已经面临著名的刘易斯拐点?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 用工荒、招工难的真相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我们不能以一个笼统的“用工荒”遮蔽复杂的现实。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劳动力要素价格由供求决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农民工就业市场已然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用工荒直接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意味着农民工可从中享受到工资的提升,以及保险、福利、培训待遇的改善。如果按照一些媒体所描述的用工荒的严重程度,那么,这种提升和改善应该是显著的。
遗憾的是,无论是对农民工的大量个案采访还是问卷分析,我们无法得出上述推论。事实上,近两年农民工工资有所提高,部分农民工在求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选择权,但用工荒、招工难带给农民工的实际好处仅此而已,他们对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切身利益的诉求依然强烈。
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很多专家认为我国无法逃避刘易斯拐点的窘境。刘易斯拐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简单解释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更终枯竭。
我们理解,刘易斯拐点应该是一个过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相比此前劳动力供给高峰时,农民工后备力量以每年600万人的速度递减,2021年以来共计减少了2000万人。由此看,我国经济正在面临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过程。根据目前依然庞大的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规模判断,眼下一些地方存在的用工荒、招工难不能排除结构性、季节性以及区域性的因素。
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改变劳动力供求状况的主要原因。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时间,用工状况随时变化,出现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实属正常。但在一些地方,用工荒、招工难有被人为扩大或者渲染的成分,这是尤其值得关注的。
比如,采访中发现,有的地方的缺工数据有虚报成分。而虚报的动机很简单,希望政府减点税,多承担些员工培训、安全生产费用,多给些优惠政策等。即用工短缺似乎成了一些企业与政府博弈的砝码。据称,许多中小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的征收额度都与用工数量挂钩。现行税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一些企业虚报用工荒、夸大招工难的动机。
不少企业的招工难是由于不善待员工造成的,如不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待遇不够吸引人、不够关爱员工等,这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可事实上,一旦出现招工难,许多地方政府似乎比企业还着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的GDP与企业的开工状况直接相关。这是一个很有分量的博弈筹码,企业也因此能轻易将招工难问题社会化。
古罗马城有个“双面神”。哲学家问:“你为什么有一个头两副面孔呢?”双面神回答:“因为这样才能一面查看‘过去’,以吸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以给人憧憬。”无论对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说,还是对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而言,用工荒、招工难会不会扮演“双面神”的角色呢?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曾出现用工荒。产业工人短缺使日本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尽头,日本采取了推动设备投资扩大、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办法予以破解。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制衣厂、电子厂等传统加工企业同样面临招工难、利润空间下降等难题,那时,正好赶上内地改革开放,香港的加工产业纷纷内迁珠三角。
而今,贸易结构在全球化中调整。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在较长一段时间为企业在组装、加工环节带来了一定利益,但却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控制利益格局的创新优势。
期待用工荒可以演变成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助推器。毕竟,任何一个经济强国都不是单纯靠富裕的劳动人口、廉价的劳动力所支撑的。
(工人日报)
【免费咨询报名电话:010-6801 7975】
咨询报名MSN:xueliedu@hotmail.com
试一试网上报名
咨询报名QQ:
1505847972 | 1256358232 | 1363884583 | 1902839745 | 800072298 | 754854002 |
中专升大专 | 中专升本科 | 高升专 | 高升本 | 专升本 | 自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