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见报,完整版
-----------------
-----------------
就在奥巴马访问中国前,和一个美国同行在香港聊天,谈起奥巴马,同行说,他是一个愿意把自己放在别人的鞋子里面的人,也就是愿意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
奥巴马的亚洲行,首先引起争议的是他对日本明仁天皇的九十度鞠躬,这样的举动遭到了媒体还有保守派的批评,认为身为国家元首,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低声下气','洛杉几时报'一篇评论文章标题是'还能低多少',全美广播公司就批评奥巴马的这个动作不标准,既然要鞠躬,就不能够握手.
奥巴马不是第一次因为鞠躬而遭遇批评,之前是在今年四月,因为他被指在今年四月伦敦的G20峰会上向沙特国王鞠躬,白宫随后否认,表示当时只不过是在聊天,拍摄的角度问题.当然这一次,白宫表示,事先征询了负责礼宾的部门的意见,这样做是为了表示敬意.
如果回顾一下,奥巴马不是第一个,94年克林顿在白宫南草坪接见日本天皇的时候鞠躬,结果被"纽约时报"认为是屈辱性的动作,陷媚的样子.而在1971年,作为第一个接见日本天皇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当时的裕仁天皇点头致意,结果被批评,怎么能够向战败者低头.
其实这些批评的声音来自保守派,来自媒体上的专栏作家,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好像作为民主党的总统向日本天皇鞠躬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倒是当年的尼克松,作为一个共和党人,能够展现出这样的姿态,证明他是一个有城府的人,正如他打开了中美之间的大门,而不是民主党人.
说到是否愿意尊重对方的礼仪和传统,表现的和善礼貌合乎利益,07年英国女皇访问美国,结果布什在公开致词的时候,说错了女皇访问美国的时间之后,调皮的向英女皇眨眼,这当然是布什毫无修饰的真情流露,自己肯定也没有感觉到有何不妥,但遭到了英国媒体的批评,因为从来没有外国元首敢在女皇面前如此轻佻.
说到英国女皇,今年四月,奥巴马夫妇在白金汉宫见英女皇的时候,米歇尔按照美国的传统给了英女皇一个拥抱,结果英国媒体哗然.也许因为这样,当奥巴马这次见日本皇室的时候,格外的用心准备.
不过鞠躬问题只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波,但奥马巴在中国的言论,却遭到了美国媒体异常认真的挑剔,甚至可以说是冷嘲热讽.特别是在谈到中国的网络自由的时候,奥巴马用的'我是强烈支持不审查"让他的很多支持者大跌眼镜,因为奥巴马并没有利用公开演讲的机会批评中国,而是转了一个角度,阐述美国做的到底有多好.
同样的,在被问到登上长城有怎样的感触的时候,奥巴马先用了一句"太神奇了",再被追问,他回答说"长城让人想到中国人民的悠久历史。”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它让你对许多日常事务有一个很好的视角。按历史的尺度衡量,这些事算不了什么。”而在结束长城的参观行程.,被中国记者问到,自己从美国带来了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说,"我带来了对中华文明的极大敬佩,带来了美国人民的致意。”
这让人想到当年尼克松在长城上的讲话,他说,"我希望在将来,而我们这次行程就是一个开始,有很多很多的美国人会有机会来到这里."他希望,"他们会像我一样想到这个伟大人民的历史,他们会有机会,就好像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了解中国人民,更好的了解."而不少英美媒体就调侃说,奥巴马比尼克松更会说话.
这些话,当然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听上去非常的愉悦,但是是否意味着奥巴马这次并没有传递他所要传递的信息?即便没有强烈的批评措辞,但是对于网罗自由的阐述,奥巴马确实已经清晰的表达了他的看法.尔在选择中国媒体做专访的时候,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推荐下,接受了地方媒体"南方周末"的独家专访,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美国对于媒体自由度的关注.
或许这就是一种对话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于一些西方人来说,很陌生,因为在他们看来,不够直截了当.但是对话和讲话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有互动,需要愿意听对方,自己的表达也要考虑如何让对方更加能够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奥巴马的中国之行,虽然没有说出美国媒体所希望的惊人之语,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做出了一个示范,那就是如何进行对话,而不是单方面的演讲.
这让我又想起和我的那个美国同行的那次聊天,作为一个当了四十年的记者,有着在巴基斯坦八年常驻的经验,我们在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政策上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美国并没有寻求改变巴基斯坦,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安定的巴基斯坦,但是在我看来,美国确是在尝试改变巴基斯坦,或许他们没有这样的需求,但是他们的做法却让对方感到不快,也正是因为这样,尽管美国给了巴基斯坦巨额的援助,却依然无法减弱民间的反美情绪.
说到底,因为没有真正的对话,美国用一种习惯了的强势态度,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而奥巴马,不但是愿意把自己放在别人的鞋子里面,他也愿意放下身段.
【免费咨询报名电话:010-6801 7975】
咨询报名MSN:xueliedu@hotmail.com
试一试网上报名
咨询报名QQ:
1505847972 | 1256358232 | 1363884583 | 1902839745 | 800072298 | 754854002 |
中专升大专 | 中专升本科 | 高升专 | 高升本 | 专升本 | 自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