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近发生在陕西省米脂县的一场考试,很像是个隐喻——关于我们这个社会当下的程序公正问题。专科
该县县级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笔试中,被曝出全部100道客观试题与一家出版社的辅导教材雷同、试卷多处文字印刷错误,甚至答题卡上填写考号处少一位等诡异差池。
此后,当地相关人士给出的解释是,组织考试的领导小组将命题工作委托给榆林市人才交流中心,而该中心6月12日才被告知17日就要进行招考,“时间有点偏紧,出于保密的考虑和在更大程度上排除本地因素的干扰”,榆林市人才交流中心与延安市人才交流中心联系,请对方提供试题。于是,更后出现的情况是,加班加点赶制试卷,基本照抄照搬了此前已出版的一本辅导教材。
对于此事的观感,当用“荒唐”二字。实质性的试题极不严谨,而一些细节却又着实正规:进考场前,监考老师对每名考生进行全身扫描,使用的铅笔和橡皮也由考场统一提供,当时给考生的感觉是“监考严格,程序正规”。事后各种信息一综合,考生才恍然大悟:“感觉很正规,其实不严肃。”
切不要小看考生的这种失望情绪。这样的心理感受一旦累积和蔓延,对“考试”这一广泛采用的形式所要守护的“公正”,将带来实质性的伤害。一旦社会公众不再信任考试,意味着他们不再相信有相对公正的机会和上升渠道。而这样的心理选择会决定行为选择,社会很可能由此陷入追逐灰色关系的恶性循环。
【免费咨询报名电话:010-6801 7975】
咨询报名MSN:xueliedu@hotmail.com
试一试网上报名
咨询报名QQ:
1505847972 | 1256358232 | 1363884583 | 1902839745 | 800072298 | 754854002 |
中专升大专 | 中专升本科 | 高升专 | 高升本 | 专升本 | 自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