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绘本馆的念头“噗”地冒了芽
吴静惠与孩子们一起阅读。
在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完本科,又从浙江**语言学专业硕士毕业,随后在清华**做行政人员,但更终却抛弃了安逸的工作回到无锡开起了一家名为“云朵面包”的绘本馆。她叫吴静惠,一个29岁的姑娘,小朋友们都喜欢叫她惠惠。她又被家长称为“馆主”,她说她喜欢这个称号,让她有一种称霸一方的江湖豪气。
在北京安了家,又回无锡创业
见到吴静惠,是在她锡山区东亭街道的店面中,五六十平米的门面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进门就是一个小圆桌,圆桌上的绘本主题会根据时节变化而变化,更近放的都是与母亲节有关的绘本,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据吴静惠讲有近5000册。
吴静惠白净的脸上架着副红色边框的眼镜,说话语速很快。“没有犹豫,无需取舍。因为开绘本馆对我来说是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无锡人,吴静惠这样形容她回家乡创业的举动。硕士毕业后的吴静惠供职于清华**,作为行政人员生活安逸、工作体面,更何况不久后又在北京成了家。但是开绘本馆的念头就像种子一样,在2014年年初的时候“噗”地冒了芽。带着几年工作的存款,吴静惠就跟**的同窗好友来到无锡开设了一家亲子绘本馆。
“只要坚持想做,总有一天会动手”
与绘本结缘,还是因为吴静惠在**时选修了儿童文学课程。选修这门课的理由,吴静惠说仅仅是认为给小孩看的书简单,考试也大概容易过,“上了课才知道,绘本原来是这样的。它是多元的,能深能浅的,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读出不同的意味,从幼儿到99岁都能读。”
从那时起,吴静惠就跟好友迷上了绘本。直到有一天,好友说:“我们一起开个绘本馆吧!”吴静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然后两个姑娘就开始幻想绘本馆的种种细节——要开在高档小区,这样才有客户;应该做一条龙服务,除了绘本还要有育婴跟育儿内容。尽管那时候,吴静惠和好友还是“两个穷得在学期末需要啃着食堂结实的白馒头,就着几毛钱一份的凉菜的姑娘”。开绘本馆的种子在十年前埋下,终于在去年发了芽。吴静惠说:“只要你坚持想做一件事情,总有一天会动手实现。”唯一不同的是,发芽的地点不在北京的高档小区,而是在家乡的小区。
好友突然离世,背负两个人梦想前进
没有运营经验,不知道怎么策划、推广活动,一线营销更是让人头大如斗……在吴静惠的创业中,这些都不是更大的难题,吴静惠创业的更低谷出现在绘本馆营业不到三个月的时候:5月20日,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吴静惠的好友因病离世。
“绘本馆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做?”在那悲伤的日子里,吴静惠依然忍不住思考这些问题,以往她负责绘本馆的日常工作,好友则负责专业问题,绘本馆里的大多数绘本也是好友挑的。“我朋友甚至为此读了儿童文学专业绘本方向的硕士,她是专业的,我只能说是个爱好者。”悲伤之后,吴静惠决心将自己打造成专业的绘本推广人,把自己推上本该属于好友的位置。吴静惠说,她很庆幸,在好友离开之前,她们初步实现了青春飞扬时的梦想,无论多艰难,也要把绘本馆开下去。
“每天在刷新,感觉辛苦而美妙”
如今,吴静惠的“云朵面包”已经走上了正轨,去年9月时还在惠山区万达广场开了一家分店。除了经营生意,吴静惠还组织阅读活动,成立志愿队伍,举办公益故事会。两家小店,吴静惠的创业说不上多大的成功,但是总在不断前进。
吴静惠说:“生命不息,创业不止。”有了绘本馆,去年年底她又杀回北京开始了二次创业,这次她瞄准了互联网教育行业,而且第一个产品也将于今年6月面世。如今的吴静惠每月都要在无锡北京之间往返,来不及的时候就线上交流,做起了创业大忙人。“这样的生活,每天在刷新,每天在建设,感觉辛苦而美妙。”(晚报记者施剑平文/摄)
[资料]
绘本馆是什么?
绘本(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整本书以图画为主,可以连贯成为单一完整故事的称为绘本。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简单来说,只要把整本书的文字全部拿掉,读者光靠整本书的图也可以知道整本书的故事内容在说什么,这才可以被称做为绘本。
绘本馆是近几年随着绘本的普及,在一些大中城市兴起的一种以绘本为主要收藏对象及运营载体的主题场馆。绘本馆多以0—12岁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以收藏国内外经典绘本为主,同时配备一些儿童早期教育书籍,藏书丰富,品种多而齐全,俨然就是一座小型的主题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