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杜燕)为期2天的中国高考今天落下帷幕,各科目考试题目随即浮出水面。今年,北京的高考试题涉及“一带一路”、“申冬奥”、“互联网+”等热点问题,生动反映了社会生活,突出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根据今年3月份公布的北京市高考高招重点改革事项,北京高考命题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内容,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在此次考试中均得到了体现。北京教育考试院认为,今年北京高考试卷结构、难易程度等方面保持原有优势和特点,在求“变”和“新”中突出能力与价值观并重。
语文题量增加 考察思维过程
今年首场考试科目语文试题,让一些考生在答卷时感觉“时间有些紧。”北京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牛佳音表示,今年语文卷的阅读量确实增加了,更多是对学生语文素质和积淀的考查。
不过,阅读量增加了,但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增加了更多开放性的主观试题。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文言文阅读部分选取了课本《论语·侍坐》的篇末内容,提供了两种标点,要求考生辨别两种解读的不同之处,并做出个性化的赏析。“不考查答案的对与错,重点在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探究路径。”
今年高考题更注重考查学生12年整体学习情况。负责人称,在基础部分考查了小学的笔画,在古诗文阅读中涉及初中的《醉翁亭记》、《爱莲说》等。
此外,负责人表示,去年高考的微写作出现“三选一”模式,今年高考又首次实行“大作文二选一”,学生们的自由度进一步提升,且作文题目中一个“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的内容,涉及林则徐、邓稼先等人物,考查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也要求学生对英雄有所了解,“功夫在平日”。
数学符号减少 解题要“多想少算”
根据三棱锥的三视图来求三棱锥的表面积,以图表形式展示某班学生成绩该班某些同学排名情况……考查学生阅读图表,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些都是今后工作生活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反映了北京试题“多想少算”特点。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教研员孙秀平,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题的阅读量稍有增大,在降低计算量、减少数学符号的阅读的同时,很多题目解法灵活、多样,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且通过多题把关的形式,注重对优秀学生的选拔与区分。
孙秀平指出,试题更是加强了对数学应用的考查,在新情境中提取有用信息,直接由图找到思路,结合数据分析、数表观察、图象解析等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综合科目将知识寓生活场景
政治、物理、化学试卷也能生动?今年北京试卷做到了。
在许多人心目中,政治考试绝对是严肃而枯燥的。不过,今年北京文科综合考试中的政治科目部分,主观性试题卷面活泼、图文并茂,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北京教育**丰台分院教师刘润泽表示,像试题呈现“众”字形、政府官方网页等,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符合考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主观试题不仅仅答案不唯一,角度自选,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是生动反映社会生活。
“互联网时代,公民的参与可以使执政更加智能化。用政治生活教材,以此为题写一个短评”;“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分析百年来北京和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根据一张图表列出崇礼年均降雪日数和平均风速分析崇礼作为雪上项目的主赛场的气候条件……
“互联网+”、“一带一路”、“京津冀”、“申冬奥”等社会热点问题跃然纸上。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学科知识寓生活场景中,考查了考生辨识评价观点、分析提出建议、科学评论问题等各种能力。
此外,试题中涉及“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重读抗战家书、依法治国理念等问题,中国人民**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李晓风表示,这使得考生感悟深厚的家国情怀、产生情感认同和价值观认同,心灵得到滋养;引导考生在辨别与判断中,理解法治精神所包含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也突出考察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理科综合试卷中,创设了学生在家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情景、以海水中的溶解无机碳创设问题情境、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为素材的物理考察等内容。北京二中教师温利权表示,试题的选材覆盖了从科技到生活、从古至今的各个领域,体现了试题关注科技发展、关注民生。同时,试题引导考生用科学的理性视角分析社会问题,使考生体会运用知识不仅可以服务于科技、生产实践,更可以服务于生活,突出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北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彭梦华指出,试卷启发考生在生活中要学以致用,养成利用身边的事物巧妙设计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习惯,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也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据悉,根据工作安排,北京高考评卷工作于9日开始,预计于6月22日结束,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实施。6月23日考生们将可通过网站或电话查询高考成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