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学首页 > 高考 > 历年真题 > 语文 >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语文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标签:高考试卷解析
来源:首都教育 发布时间:2015-06-07 13:39:27【导语】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下面是语文试卷的解析,供大家参考——
文言文
2015年北京语文卷的文言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市语文学科指导意见的践行。比如阅读材料选择了《吕氏春秋》中的《去私》,该文本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唯才是举、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以及公私分明、依法治国的法制思想,倡导积极的价值导向。同时,命题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尊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具体说来,命题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其一,与课内结合。与往年相比,选择了两个文言文阅读素材,其中第二个素材源自课内所学的课文,及《论语•侍坐》篇,使得高考考查与教材有了联系。
其二,开放性。《论语•侍坐》篇中的对话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标点,而标点的不同源自对文本的解读不同,那种解读更合理完全可以有不同的判断。这使得学生有了选择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这体现了命题在学生认知要求上的开放。
其三,深入文本内容。文言文学习不仅仅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还应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把握文本的主旨。《论语•侍坐》篇的探究性考查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另外,文言文第一则材料后的试题也明显体现了这个特点,如由断句改为翻译,理解“善”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用熟语描述人物等。这意味着文言文学习不仅仅要注意“语言”,还要关注文本的“阅读”。
其四,简洁性。文言文阅读的材料和题量增加,但文命题形式和答题要求上却显得清晰而简洁。如选择题的选项的表述字数明显减少,第13要求用两个熟语来描述人物,这就有效降低了答题的文字量,体现了命题的简洁性。
点评专家:
北京西城区教育研修**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高级教师 盛志武
作文
微写作,依旧承袭去年“三选一”的形式,体现了选择性,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选择,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从内容上看,第一题是名著阅读的考查,要求从《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四部作品中选择一部,加以介绍。体现了《课标》对名著阅读的重视,也体现了《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提出的“加强经典名著阅读”,“提倡阅读整本书”的要求。第二题,写一条对如吸烟、赛场京骂等社会不文明现象的进行劝说的短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第三题,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为爱好文学、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机会。这些题目,贴近生活,接地气,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为考生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大作文,第一次出现了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以“考生为本”,让考生自己选择,体现了对考生兴趣爱好的尊重。
第一题,“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生活一天”。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英雄主义理想,增强民族自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我心目中”这一要求,又给学生提供了选择,让考生“有的写,喜欢写”,体现了不与考生为敌的人文化特点。
第二题,结合《说起梅花》的阅读文本,要求学生结合生活,选择一种使自己“渗入灵魂的热爱”的“物”,展开写作。联系阅读,读写结合,命制作文题目,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创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语文学习规律,对转变当前教学读写割裂的偏向,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在今年增加题量的情况下,又能让考生减少构思时间,提高写作速度。
两道作文题,各自独立,有所侧重。一道记叙文,一道题不限文体,甚至连过去常见的“诗歌除外”也不再要求了。这样,两道作文,从不同文体、不同维度,为考生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写作题(包括微写作和作文),有创新而又平易,考生不会觉得生疏,为考生展示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提供了平台,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导向性极强。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试题的开放性,又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写作水平,体现出了高考试题的评价区分作用,有利于高校的选拔。
点评专家:
顺义区教研考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 北京市特级教师 刘德水
古诗词阅读
2015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的古诗词阅读题,发挥了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语文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对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的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在选文和命制题目方面,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古诗词阅读题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有着天然的优势,本大题的核心阅读材料是苏轼的《醉翁操》,作者是学生熟悉的作者,素材是学生熟悉的素材,这又体现了命题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良苦用心。相信学生会在惊喜之中信心满满地解答这部分题目。
在试题命制方面,不再使用以往常见的多项选择题,而是使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选项简短、明确、清爽,便于学生解题,不额外给学生制造阅读障碍,为学生的深入思考、优质作答铺设了台阶。而第二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更是将传统文化的视野继续拓宽开去,体现出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小活多宽”的特色。
理解性默写题此次融入了古诗词阅读题,共计6分,考查的是学生熟悉的、认知度高的名篇中的名句,体现了试题与义务教育联系、与旧知联系的整体性思维和课内课外适度整合的命题思想。同时,与古诗词文本相结合的理解性默写,丰富了作为阅读延伸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整合学习资源、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体现出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的创新,也拓宽了“阅读延伸”的概念,即阅读延伸不是一种题型,而是一种思考。这对于切实加强学科思想、经验培养、在运用中学习语文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益于学生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