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CNN都看不下去了,默默发了一张带红点的地图!
2021-04-19 07:40 来源:牛弹琴
原标题:CNN都看不下去了,默默发了一张带红点的地图!
美国:得州发生枪击事件 致2人死亡2人受伤
(一)
CNN都看不下去,发了一张带红点的美国地图。
一张,美国“回归正常”的地图。
地图上,是触目惊心的一个个红点,代表着一起起大规模枪击案。
看了一下,西海岸真不少,南部还更多,东部更密集。真是全国山河点点红。
按照CNN的说法,这还只是过去一个月的大规模枪击案,从3月16日亚特兰大8人被枪杀,到4月15日印第安纳波利斯一快递中心9人被打死,已经总共有45次。
所谓“大规模枪击案”,是指枪手至少打死或打伤四人,不包括他自己在内。按照统计,2021年,美国已经发生至少147起大规模枪击案。
公寓、学校、公园、加油站、便利店……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成为杀戮战场,哪怕襁褓中的婴儿,都是“美丽风景线”的受害者。
生怕别人不相信,CNN还写了这样一段文字:震惊,对吧?难过,对吧?无法容忍,对吧。(Stunning, right? Sad, right? Outrageous, right?)
但这就是现实。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枪声在提醒美国人,虽然疫情还在蔓延,美国人可能“回归正常生活了”。
为什么美国枪击案这么多?
答案很简单,枪太多。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数据,平均100个美国人,拥有120.5支枪,世界第一,世界第二的是也门,战乱之国,但人均持枪也只有美国的一半。而在过去的2020年,美国人购买了近2300万支枪,创下历史新高。
拜登也似乎很无奈。
他一周前签署行政令加强枪支管制,感慨说:枪支暴力在这个国家成了一种流行病,这让美国在国际上很难堪。
国外发射导弹,国内自己打枪,美国人脸往哪里搁?
拜登由此敦促说:国会议员们又是提供想法,又是祈祷,但他们没有通过任何一项减少枪支暴力的联邦新法律。祈祷够了,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法律缺失,枪击案在发生。拜登的行政令,普遍认为不过是裱糊一下而已。
祈祷还在继续。
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枪不是中国制造的。
(二)
美国人在“回归正常”,CNN看不下去。
很多美国媒体估计都麻木了。
记得前年8月,《时代》周刊就发表了一个特别的封面,密密麻麻的枪击案发生地。有心人数了一下,总共有253个。
封面中间,是一行很小的红字:一年来发生在美国的枪击暴力。
中间是黑色的英文单词:ENOUGH(够了)
253个地名,那是多少条人命啊!
一种绝望感觉扑面而来。
以前很多人常说,3亿美国人,3亿条枪,每年打死3万人。但看了一些新数据,这种说法不对,应该是:3亿美国人,近4亿条枪,每年打死4万人。
美国是个大国,有一点刑事案很正常。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美国总要发生一起类似的屠杀,而且规模越来越大。震惊、哀痛之后,则是美国人的无奈和麻木。这似乎成了一种宿命,无法改变!
印第安纳波利斯枪击案发生后,主张禁枪的参议员墨菲愤怒地写道:当国会什么都不做,一枪接着一枪,我们就成了这场屠杀的同谋。我们的沉默被解释为赞同。
为什么禁不了?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支持美国人拥有枪支。尽管美国人都知道,这样的宪法,早就该修改,但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国会里更有不少支持拥枪的议员,改革根本推行不下去。
更别忘了,美国步枪协会的脚下都有谁?
中国有句古话说: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这话未必都对。美国肯定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很多很多地方,但过去这两年,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现在的美国,也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似乎更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帝国蹒跚背影。
一个国家强大崛起之时,往往各方面生机勃勃,政策也自信开明;但当一个国家越来越不自信,问题无力解决,各种甩锅抹黑,那可能距离衰落真不远了。
但甩锅能解决问题吗?感觉是眼睁睁地看着更大的危机发生。
记得在疫情之前,在纽约,一辆耍酷的摩托车轰油门,不知怎么,就被周边人听成了枪响声,于是,几个街区的人们,都拼了老命四处逃窜,最后,纽约大街上,到处是丢掉的鞋子……
现在美国疫情仍很严重,但枪击案却恢复常态了,估计类似跑丢鞋的场景,迟早会出现。美国人心里应该也是五味杂陈,让我们很感慨的是,不少亚洲人也成为受害者。
反正,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第一次到访韩国,就为有多名韩裔美国人被枪杀表示慰问;日本首相菅义伟第一次访问美国,也为美国又发生大规模枪击案表示哀悼。
哦,写到这儿,看了一下新闻:就在几个小时前,美国又发生一起枪击案,在南部的德克萨斯州,三人已被打死,凶手正持枪在逃……
如果只是三人,还够不上大规模枪击案。
还有,就在过去的这个周末,拜登再次下令白宫降半旗。这是1月20日他就任美国总统后,不到三个月内,第三次下令为枪击案降半旗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