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银幕上的秀场:美军为何到处打人还能摆出正气凛然的姿势?
2022-07-13 23:21 自考


快速报名入口


姓名

手机  

  从《巴顿将军》《壮志凌云》到“美国队长”,在美式文化产品中,美军被频繁塑造成“英雄”,而美军的对手几乎必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比如《星球大战》系列中,邪恶的维德勋爵一方服装是普鲁士风格;电子游戏《红色警报》中,苏联一方的各种设定也十分残忍……从好莱坞电影到硅谷的电子游戏,美国借助强大的娱乐工业向全世界人民灌输美军的英雄形象。

  被改写的过去:好莱坞电影扭曲历史

  军事题材是美国电影的重要制片对象。在不断地试错中,好莱坞逐渐找到了此类军事历史题材中“美式英雄+乱世男女”的“流量密码”。只要观众对这两大元素产生共鸣和共情,那么剩下的时代背景、是非曲直便可以随意编排甚至公然夹带私货,比较经典的例子当属1960年约翰·韦恩自导自演的《边城英烈传》。

  《边城英烈传》的历史背景是美墨战争前夕的一场边境冲突——阿拉莫攻防战。历史上,美国趁着墨西哥政局动荡而怂恿得克萨斯地区的美国移民发动武装暴动。1836年3月2日,在美国的一手策划下,得克萨斯宣布独立,建立了傀儡国家“孤星共和国”。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山姆·休斯敦将军,当选为孤星共和国首任总统。

  为了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墨西哥出动六千人的军队北上平叛。1836年3月6日,墨西哥军队包围美国移民据守的小城阿拉莫。本应挺身而出的休斯敦却打着北上接应美国援军的旗号溜之大吉,只剩下26岁的塔拉维斯少尉与冒险家鲍文和克拉克,带领不到两百人的民兵武装守城。

  经过13天交战,墨西哥军队成功占领阿拉莫。墨西哥维护主权的行动,经过电影的“妙笔生花”,变成了衬托美军自由意志下勇气和牺牲精神的反派行径。这场小规模的战斗被多次拍成电影,除了《边城英烈传》,还有2004年丹尼斯·奎德主演的《围城13天:阿拉莫战役》。

  这些电影中,美军方面的塔拉维斯少尉等可谓足智多谋,与之相比,来犯的墨西哥军队则是形象丑陋、举止猥琐。如果仅仅通过银幕形象去了解这段历史,很容易得出墨西哥军阀十恶不赦、美国人是受害者的结论。可真实历史明明是美国吞并了墨西哥的大片领土!得克萨斯州缘何从墨西哥独立?到底是谁侵略了谁?这些实打实的历史问题很少有人去关心。这种好莱坞式的“历史虚无主义”随着娱乐工业的行销,让全世界的观众在电影院里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认定了主人公(美国)一方是正义的英雄,他们的敌人无比的残忍和邪恶。

  主角与配角:好莱坞独特的二战史观

  美国电影选材广泛,几乎涵盖了“上下两百多年”中全部美国历史,其中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短短几年,更是极受好莱坞关注。究其原因,无非是二战直接奠定了美国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地位。掌握了对二战进程的解释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掌握了对今天国际政治格局的解释权。

  为了长期垄断对二战历史进程的解释权,好莱坞以一种极其功利的心态编排战争中的盟友和敌方,如冷战开始后为了拉拢德国和日本参与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围堵,好莱坞不断在影视剧中为纳粹德国和昭和军阀涂脂抹粉,而在战争中与之并肩作战的中国和苏联却逐渐被选择性遗忘。

  战争期间,中美共同对日作战。当时,米高梅电影公司根据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同名小说改编出品了反映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龙种》。然而,战争结束后,中美逐渐分道扬镳,此后数十年中,美国银幕上再无中国参与抗战的元素。

  美军在二战战场上的霸屏,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苏联和中国逐渐被西方世界遗忘,好像是美军一家打败了整个轴心国。与此同时,反映苏德战场的电影《兵临城下》,虽然将镜头对准了苏联军队,但影片中对苏军的描写仍然是模式化的——一群被驱赶着送死的没有经过良好训练的士兵,对自己人冷酷无情的督战队和心怀恶意只会搞政治的政委,处处是无谓的牺牲、无能的指挥。这些电影对二战中苏联军队的丑化,可见一斑。

  走出越战谷底:好莱坞与美军走到了一起

  20世纪80年代,尚未走出越战阴霾的美军,在美国老百姓眼里形象不佳,当兵是件令年轻人丢脸的事。美国军方利用好莱坞为自己打气,在军方的大力协助下,正处于“颜值巅峰”的汤姆·克鲁斯主演了《壮志凌云》中的主人公——美国海军飞行员麦德林,电影中还出现了5个中队的现役F-14战斗机与8名现役飞行员,以及“突击者”号、“企业”号与“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如此下血本地拍摄,让这部电影一度红遍全球,不仅为美国海军航空兵解决了“招飞”问题,更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美军飞行员风流潇洒的银幕形象。

  《壮志凌云》之后,美军入侵了巴拿马,又主导了第一次海湾战争。一系列的大获全胜令其真正走出了越战阴影,美军在西方世界又成了战无不胜的象征。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初期,美军势如破竹,但之后陷入了久拖不决的治安战中,处境不利。但好莱坞依旧不遗余力地转换视角,为美军在舆论上“脱困”。如2010年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等6项大奖的《拆弹部队》,核心思想便是将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和控制,描绘成了一场文明拯救愚昧的“武装扶贫”。

  通过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对《拆弹部队》的吹嘘和褒奖,好莱坞很快收获了千金买骨的奇效。在此后的数年中,如《美国狙击手》《12勇士》等反映美军在“反恐战争”中“英勇”表现的电影不断涌现。美军摇身一变,又成了文明正义的“天使”,打击“恶霸”、救助弱势群体的“好人”。

  美军通过电影审查机制,严格控制电影中出现军队的负面内容和影像。军方不满意的情节、角色等也必须进行调整,否则国防部将拒绝提供任何支持。随着战争电影的制作越来越大,拍军事题材不但要有钱,还需要军队支持场地和装备。拍摄《变形金刚2》时,剧组在白沙导弹试验场拍摄长达两个多月。军队直接动用了10架战机、10辆悍马、2辆坦克和跳伞队。在美国国防部娱乐媒体办公室网站上,可以查到各类武器装备平台的租用价格。租用一架E-4B空中指挥飞机的价格7.2万美元/小时;一架B-1B远程轰炸机的价格为50529美元/小时;一架AH-64武装攻击直升机的租用价格为11306美元/小时;一架F-16C战斗机的租用价格为10181美元/小时。在军方的支持下,大量美军最新现役武器、基地纷纷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成为军方的形象广告。电影《壮志凌云》被称为“美国海军有史以来最贵的征兵广告宣传片”,《变形金刚2》则又向前迈了一步:在大洋中看守威震天的是SSN-754“托皮卡”号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运送擎天柱尸体的是CH-47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最后出现的B1-B枪骑兵轰炸机,该机一次几乎全灭了霸天虎,近20种武器华丽登场,俨然一场浓妆艳抹的武器秀。

  在美国军方的影响下,好莱坞悄悄在电影中注入了政治目的:塑造英雄角色的同时,也在塑造着美军的虚幻形象。

  潜移默化:超级英雄和电子游戏的渗透







注:以最新的政策为准,本文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
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推荐专业
招生简章
学历相关
cisco
walmart
gamescast
spinwokrx
ngreen
vimeo
友情链接:
赢在路上学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7510号-1 联系我们点击报名
赢在路上学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7510号-1 京公安备110108007008点击报名 联系我们点击报名

首页

咨询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