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褪色的“美国梦”
2020-06-13 03:06 自考

快速报名入口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国内不少人习惯把美国当作“灯塔”,动不动就把“美国梦”挂在嘴边。事实上,许多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泛泛而论,既缺乏必要的历史视角,也缺少和美国人深入交往的阅历。这些建立在走马观花或雾里看花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国梦”的认识,既是片面的,又是失真的。

  历史上的“美国梦”

  一般意义上,“美国梦”指的是一种在美国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只要通过不懈的个人奋斗,就可以迈向富裕的生活。客观地说,缘于历史进程中的一些机遇,“美国梦”确实存在过,且不同时期的“美国梦”有着不同的内涵。然而,在美国现行的一些社会经济政策下,“美国梦”正一天天变得支离破碎、眉目不清。

  “美国梦”源于19世纪后半叶。当时,美国政府颁布了《宅地法》等一系列关于低价转让或无偿分配国有土地的法案,规定美国公民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宅地的所有者。实施《宅地法》的背景是美国中西部有大量待开发的土地,联邦政府期待大力发展农业,并且通过让利于民争取人心、谋求南北战争的更终胜利。

  《宅地法》的实施为美国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相比于美国,当时的欧洲国家不仅拥有更高的人口密度,也存在较多封建制度的残余。例如,德国、英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国家,当时都存在控制大量土地资源的贵族。对欧洲平民而言,跑到美国当个自食其力的小农场主,显然胜过在狭小的土地上遭受贵族老爷的剥削。这就是更初的美国梦,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20世纪初,美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越欧洲各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欧洲民众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例如,泰坦尼克号上的统舱乘客,很大一部分是前往美国寻找工作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不少国家经济萧条,使得大量欧洲移民涌入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的美国。虽然这一时期美国无产阶级的生活远远谈不上富足,但是站在移民的视角来看,总比在欧洲饿肚子要好得多。此时的“美国梦”,可以概括为“有吃有穿管温饱”。

  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处于高速经济增长周期中,美国工薪阶层在这一时期得以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这一时期的“美国梦”可以归结为“勤劳致富奔小康”。通过自身的勤劳和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社会经济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美国的社会政策,包括以下因素:一是初次分配顾及工薪阶层;二是二次分配惠及工薪阶层;三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公益化。美国当时实行这样的政策,和当时国际形势密不可分,主要是为了防止工薪阶层因境遇太差而产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从而对社会主义产生向往或认同。

  到冷战时期,美国统治阶级制定了进一步的政策,他们不再对工会组织采取极端敌视的态度,而是谋求与工会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特别是民主党,通过对工会组织的长期渗透,成功地掌握了大量工会组织的领导权。民主党通过拉拢工会上层和出台部分对产业工人有利的政策,成批地收买了工会组织,美国更大的工会组织“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AFL-CIO)”甚至成为民主党长期稳定的票仓。这也意味着,美国的工会组织从早期工人阶级自发组织的阶级斗争工具,变成了接受资产阶级和工人贵族领导、主要谋求缓和阶级矛盾的工具。美国工会与大企业之间的薪酬谈判成为家常便饭,多以握手言和告终,这一时期的产业工人也确实享受到了体面的收入。而美国共产党则被排挤出有影响力的工会组织,党员人数从巅峰时期的10万一路跌到5000,对于当代美国无产阶级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对二次分配的调整,造就了美国现有的社会福利体系。二战结束以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联邦政府在民生领域的重要建设为美国社会的平稳发展打下了基础。此前的“罗斯福新政”大幅度调整了资本主义架构下的生产关系,播下了改良主义的种子。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民主和共和两党在内政方面达成一致,高度重视社会福利,搭建了美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架构。在推出的一系列福利政策中,影响非常大的是教育。

  高等教育普及化、公益化,为工薪阶层提供了上升渠道。20世纪以后,受教育水平状况成为决定工资收入更重要的因素。冷战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从1959年到1980年,美国高校在校生从400万增加到1300万,公立**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扩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公立**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科研和教学水平很高的名校,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立**、亚利桑那州立**等,还有些在这一时期新成立的公立**,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级名校,例如加州**圣地亚哥分校UCSD(1960),加州**欧文分校UCI(1965),等等。

  冷战时期的美国公立高校有着很强的公益性,不仅学费低廉,而且为贫困学生提供较多补助。普通工薪家庭供养两个孩子上公立高校,基本上没有问题。得益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许多出身普通甚至贫寒的人,成功实现人生翻盘,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

  如上所述,“美国梦”之所以成为不少人的梦想,是因为冷战时期的美国确实存在许多对工薪阶层有利的社会政策。应该指出的是,美国统治阶级出台这些政策倒并非出于“为人民服务”的本心。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的名言,才是对这段历史的更佳诠释:“我们走后,政府可能会来给你们修路、盖学校、建医院。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冷热“美国梦”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展状况良好。苏联在1946-1960年间创下平均7%的增长纪录,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的经济成就同样可圈可点,GDP年增长率多年稳定在7%左右。在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不主动采取手段缓和国内矛盾,美国民众就有可能认同并追求社会主义制度,这可能会从根本上动摇他们的统治基础。可以说,来自社会主义制度的外部竞争,是当时促使美国统治阶级积极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的直接动力。

  所以美国历史上出现了这样一幕:约翰逊总统在任期间,一方面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对苏联和中国采取攻势,在中南半岛穷兵黩武;另一方面却以空前的力度推进国内社会福利建设,给美国工薪阶层提供许多好处和实惠。约翰逊总统的所作所为很好地诠释了美国统治阶级的意志——对外嚣张,在各个领域遏制苏东阵营的扩张;对内安抚,为防止“后院起火”,对工薪阶层采取普遍的笼络和怀柔。






注:以更新的政策为准,本文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
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推荐专业
招生简章
学历相关
cisco
walmart
gamescast
spinwokrx
ngreen
vimeo